html模版桂林出現高端大氣“蘑菇工廠” 最高日產量近萬斤
發佈時間:2017-04-14 16:05:02|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陽台外推DH024

桂林出現 蘑菇工廠 最高日產量近萬斤規模化成食用菌產業發展方向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記者劉舒慧 文/攝)雙孢蘑菇,即我們日常所說的蘑菇,因菌肉肥嫩、營養豐富,深受市民喜歡

桂林出現“蘑菇工廠”

最高日產量近萬斤 規模化成食用菌產業發展方向

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記者劉舒慧 文/攝)雙孢蘑菇,即我們日常所說的蘑菇,因菌肉肥嫩、營養豐富,深受市民喜歡。現在桂林還出現瞭專門批量化生產蘑菇的工廠,而且產量驚人,日產量最高可達9000斤。

據悉,桂林市食用菌產業一直走在全區前列,但近年來面臨一定的困境。一些業內人士表示,要解決困境,規模化和產業化生產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蘑菇工廠”剛剛采摘好的新鮮雙孢蘑菇。

高端大氣“蘑菇工廠”

4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全州新軍生態菌傢庭農場有限公司。該公司位於全州縣紹水鎮紹蘭村,目前已經建成廠房5個,每個廠房面積550平方米。

進入生產雙孢菇的菇房,頓時覺得涼意十足。菇房內,分為兩邊,每邊陳列著5排鋼結構培養架,培養架高約5米,長約500米,每個培養架上有6層菇床,菇床上均勻鋪滿瞭黑色的培養土,一個個白嘟嘟、圓溜溜的小蘑菇破出土來。

在菇房外,記者看到每個菇房都懸掛著一個溫濕度表,同時設計瞭一個個小窗戶,工作人員解釋,根據每天的溫濕度數據,來調整菇房的溫度和濕度。

工作人員介紹,菇房采用隔熱材料建造,一般雙孢蘑菇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8℃ 到24℃,天氣熱時就打開一扇扇小窗戶通風散氣,或者使用制冷機制冷。天氣冷時,大型蒸汽鍋爐會燒水向各個菇房輸送水汽,用來保持溫度。

在現場,記者看到大個的雙孢蘑菇已經被采摘完畢。“蘑菇工廠”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天的雙孢蘑菇一般在上午采摘完畢,發往桂林市場。

為瞭采摘方便,“蘑菇工廠”在各個鋼培養架之間設計瞭一輛可移動的“鐵車”,采摘工人可以站在“鐵車”上采摘高處的蘑菇,穿梭在500米長的培養架之間,這是外地的“蘑菇工廠”所沒有的。

產量最高時月入5.4萬元

據瞭解,這傢“蘑菇工廠”占地面積150畝,計劃投資2500萬元,年產食用菌3000噸,是目前廣西最大、最先進的生產雙孢蘑菇工廠。目前一期建設投入380萬元,廠房5個。二期計劃建設45個廠房,預計今年10月可全部投入生產。

全州新軍生態菌傢庭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新軍介紹,目前菇房每平方米產菇30公斤,比簡易大棚生產多17公斤左右。“投產後,產量最高時一天可達到8000到9000斤,平日的產量則為5000到6000斤,現在雙孢蘑菇的批發價為6元,主攻廣西市場,一般發往桂林、南寧、柳州等地。一個月收入最高時可達到54000元。”

同時,王新軍表示,雙孢蘑菇的培養料由玉米芯、牛糞等組成,經過高溫、無害化處理,培養料綠色環保,售價比一般雙孢蘑菇要高。

全州縣農業技術中心推廣站站長蔣雲飛介紹說,傳統的蘑菇大棚是“靠天吃飯”,氣溫的落差時常會給雙孢菇生產帶來毀滅電動床性打擊。而且,傳統模式一年隻能收菇一季,工廠化種植一年能收三季雙孢蘑菇,可減少人工成本和環境污染,土地利用率高。

記者從全州縣農業局瞭解到,食用菌是全州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去年種植面積1262萬平方米,種植種類主要有雙孢菇、香菇、木耳、姬菇、秀珍菇等,其中雙孢蘑菇種植面積922.2萬平方米,其他菇類種植面積337.8萬平方米,年產量達8200萬公斤,產值超5億元。

電動床

“蘑浴室專業裝修網|台中浴室整修設計,台中浴室整修,台中衛浴整修實例,台中浴室天花板施工腳底按摩菇工廠”裡,工人查看蘑菇的長勢。

食用菌產業面臨困境

事實上,“蘑菇工廠”的規模化本質上是為瞭減少生產成本。然而,這樣的企業目前是少數,大多數還是小規模種植的農戶。記者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瞭解到,目前食用菌產業面臨栽培面積下降、農戶種菇積極性不高等困境。

其中,2016年雙孢蘑菇栽培面積下降較為嚴重,主要原因是效益比較低,菇農種植意願不高。金針菇生產面積也下降嚴重,原因是受到工廠化生產金針菇成本低導致價格低的影響,小規模種植戶不願種植。

蔣雲飛解釋說,食用菌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種菇需要青壯勞力將培養基進行多次堆料、翻料發酵等,采摘菌類也需要大量勞動力,現在農村青年勞力多外出打工,人手短缺。

“生產、管理等成本不斷提高,種菇效益偏低,很多農戶改種果樹等經濟作物。”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徐春榮表示,今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計劃4600萬平方米,比去年計劃減少200萬平方米。

此外,徐春榮表示,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還因為食用菌生產前期投資大,很多農戶由於資金限制不能擴大生產規模或根本不能進行生產。同時,食用菌深加工能力差,大量的產品以鮮品形式銷售,因而市場風險較大。

“目前桂林市食用菌產業還面臨缺乏產業化龍頭企業、組織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小、檔次低等困境。”徐春榮解釋,除瞭全州、興安、靈川等幾個食用菌大縣初具規模外,桂林市大部分產區規模都不大。

最後,他說到目前科技培訓跟不上。“桂林沒有真正建立從事食用菌研究開發及市場管理的專業人員及專業機構,科研成果引進推廣力度小速度慢。”

規模化成未來發展方向

在徐春榮看來,要解決以上困境,未來桂林的食用菌產業應該朝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抓好專業示范基地建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技術水平,提升產品質量。

徐春榮解釋,當前食用菌生產轉為以企業或合作社帶動農戶,以雙孢蘑菇為主體轉為木耳、香菇、鳳尾菇等多品種發展。其中,木耳發展勢頭很好,如靈川縣金晨菌業、興安縣銘暉食用菌種植、灌陽縣民盛生態農業科技等食用菌企業和合作社發展迅速,得益於栽培設施的改進、栽培技術的提高及栽培規模的擴大,加大瞭黑木耳種植和加工,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帶動周邊農戶致富。

據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統計,去年桂林市共有食用菌產業相關公司15傢,合作社16個,行業協會5傢。“今後桂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以走公司或合作社道路為主,散戶種植、單傢獨戶的種植模式將逐年減少。”徐春榮說道,這些企業和合作社對桂林市食用菌發展作用巨大。

同時,據統計,2016年全市種菇農戶2000多戶,從業人數6萬多人,其中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100多人,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

王新軍也表示,未來發展計劃將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可以擴大生產規模,為公司和農戶增加收入,互利共贏。

徐春榮表示,未來將抓好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建設,在全州、興安、龍勝等地建設示范點,為規模化、產業化經營創造條件,努力打造食用菌產業成為桂林農業特色主導產業之一。





9AE2B3531EB24907
arrow
arrow

    vhd173x7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