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楊日興】

在中國,電影公司除華誼兄弟、博納影業、中影集團外,近年興起一眾互聯網影業摩拳霍霍,欲瓜分電影市場這塊大餅。當今正逢科技掛帥,帶動各產業發展的時代,但在電影產業中,互聯網公司是呼風喚雨,還是深陷泥淖?

最早踏入電影領域的中國知名互聯網公司要屬樂視,2011年底樂視影業成立後至今已參與11部電影,此外,阿里、騰訊、百度等巨型互聯網公司近年也都成立影視子公司,其餘如愛奇藝等線上影片公司、甚至旅遊業途牛都參與其中。

2016年恰逢互聯網影業多部大作上映,細數票房成績與投入規模,互聯網影業表現並不佳,雖握有發行管道、數據分析能力甚至強大資本等優勢,但在電影最重要的本質-內容,顯然尚缺乏足夠的經驗和底蘊。

票房碰壁 名導遭毒舌

綜合陸媒資料,首先是互聯網影業中的老大樂視,年初的「盜墓筆記」開出1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漂亮成績,在去年中國票房榜前10名占一席之地。但隨後重注押寶的「爵跡」、「長城」,票房口碑並不理想,導演郭敬明、張藝謀再度登上眾多毒舌影評的嘴尖。

去年失利使樂視影業估值大幅縮水了28億元,今年初融創中國融資金流緊張的樂視集團,其中10.5億用於樂視影業15%的股權置換,按此推算,樂視影業估值為70億元,而去年5月樂視網公告樂視影業的估值為98億。

而隸屬當今中國互聯網巨人的阿里影業,首部主投的「擺渡人」同樣失利,巨額資本集結梁朝偉、陳奕迅、金城武等巨星,但票房仍打不開,後續口碑也負面居多,據了解,該片票房須超過10億元才不會虧本,而截至1月底該片票房約5億元。

不同阿里、樂視走巨星雲集路線,互聯網大腕騰訊影業去年主導的「少年」,走低成本投入的小清新路線,留力試探的結果,「少年」表現平平,累計票房不足1,600萬元。

去年9月時已有業界人士指出,互聯網影業雖欲顛覆電影界,但電影終歸是慢工出細活的內容產業,大資本快餐式的投入,將使互聯網影業仍為電影門外漢。

搭對IP風潮 名利雙收

但互聯網影業仍有成功之路,關鍵就在智慧財產權(IP)。作為去年騰訊影業參投的「魔獸:崛起」除油煙機推薦油煙處理設備正是跟對了IP,該電影成功引起眾多遊戲玩家、小說讀者興油煙處理機趣,在中國創造14億的票房,進入去年中國電影票房榜的前三甲。

樂視影業去年成功的「盜墓筆記」也是搭上IP風潮,該小說數年前推出已經引起轟動,更有諸多衍生的同人創作,熱潮不減。但IP投資也非萬靈丹,郭敬明、張藝謀等名導作為另類IP,「爵跡」票房口碑雙敗,「長城」引起多數影評批評。

故互聯網影業應發揮本身數據分析優勢,才可油煙異味處理在電影領域脫穎而出。雖然最弱一環電影內容難以分析,但可透過尋找各個時間點在風口上的IP,帶動自家電影在市場中的注目。

此外,阿里影業同時投資中國3大電影公司華誼兄弟、光線傳聞、博納影業也成另一戰略,透過強大的資本力量達成影業避險,無論哪家公司得利,自己都能確保收入。

油煙處理DIY

22F80AD4DAB45033
arrow
arrow

    vhd173x7b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